從季節(jié)性因素看,三季度,LLDPE下游制品產量會較二季度有一定回落,進入四季度,產量有望再次回升。從產量來看,國內塑料薄膜及農膜產量繼續(xù)保持增長。整體來看,LLDPE下游需求仍保持增長,但下游廠家多為中小企業(yè),議價能力弱,對LLDPE價格的拉動作用有限。
6月,伊拉克和烏克蘭地緣沖突,以及隨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帶的沖突推高了國際原油價格,但是,全球石油供應渠道并未受到影響。從美國能源情報署(EIA)8月報告看,2014年非歐佩克國家原油和液態(tài)燃料供應增長預計177萬桶/日,較2013年的132萬桶/日增加45萬桶/日,而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112萬桶/日,較2013年的127萬桶/日減少了15萬桶/日。也就是說,目前,非歐佩克國家原油產量增長即可滿足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。如果歐佩克國家產量保持在3000萬桶/日的水平,市場供應寬松將成為常態(tài)。
上游主要原料——原油價格大幅下滑,加之三季度新增投放裝置將陸續(xù)釋放產能,已進入下行通道的LLDPE期貨價格將進一步回落。
石化成本支撐減弱
原油需求放緩,但供給并未削減,等地緣政治因素消化后,原油價格將重新回歸供需基本面。同時,受美國經濟持續(xù)好轉的影響,美元指數未來有望進一步上升,將進一步對原油價格形成壓制。
國際原油價格自6月開始回落,至今跌幅約12%,LLDPE價格走弱較原油價格滯后一個月,跌幅在8%左右。從價格來看,LLDPE價格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。
新裝置開工,供給料增加
今年1—7月,國內LLDPE供應量接近455萬噸,較去年同期增加近86萬噸。從增量來源看,LLDPE國產料供應增加約63萬噸,增幅超過25%,這一增速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;LLDPE進口料增加22萬噸,增長18%。值得注意的是,7月國內LLDPE產量為38.1萬噸,不僅超過6月的37.6萬噸,成為今年以來產量最大的月份,而且也較去年同期增長12.3%。
進入7月,PE裝置開工率重新回到90%以上,并在7月中旬達到97%的今年以來最高水平,同期線性裝置的開工率也升至86%左右。
今年計劃投產的新增裝置產能約300萬—400萬噸/年,煤制烯烴的產能居多,多以生產HDPE和LLDPE為主。今年下半年,國內將要投產的煤制烯烴項目涉及PE產量150萬噸左右,約占當前國內總產能的10%。據統計,2014—2015年全國聚乙烯新增產能預計471萬噸左右,其中新增煤制烯烴裝置占新增產能的88%左右。預計到2015年,我國聚乙烯總產能將達到1841萬噸/年,屆時,煤制聚乙烯產能占比將由2013年的3%提升至27%。
從成本角度看,目前石腦油制乙烯的成本價格在10900元/噸附近,石化出廠價為11900元/噸,石化廠家利潤為1000元/噸,這使得LLDPE出廠價有很大的下降空間。而煤制烯烴成本要比油制烯烴成本低1000—1500元/噸。
下游制品產量或回落
7月,國內塑料制品總產量在629.1萬噸,較2013年同期(576.1萬噸)增長9.2%。其中,塑料薄膜總產量為99.6萬噸,農用薄膜總產量為16.5萬噸,泡沫塑料總產量為17.8萬噸。1—7月,塑料制品累計總產量在4178.4萬噸,較2013年同期(3851.1萬噸)增長8.5%。